Sunday, January 1, 2012

与韩寒谈素质与民主/洪振快

   
    来源:财经网博客 博主:洪振快
        (博讯 boxun.com)
    韩寒很了不起。我认同张鸣先生的一个判断:就公共事务而言,中国整个知识界的影响力加起来都不及一个韩寒。韩寒的新浪博客是一个奇迹,无论他说什么,每篇博文的阅读量都是数十上百万,评论数千上万条,博客的总访问数现已超过五亿。我和周围的许多朋友一样,对韩寒很欣赏、很赞赏,和易中天先生一样,力挺韩寒。
   
    最近,韩寒的三篇博文引起了很大反响和热烈争议。那三篇关于革命、民主和自由的博文,触及许多重大问题,韩寒显示出难得的成熟和系统性的思考。当然,正如已经有人指出的那样,韩寒这几篇博文的观点并无太多的新颖性。比如要改革不要革命,这是十几年前李泽厚和刘再复的对话话题,当时也引起热烈争议,但现在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已不具有新鲜性了,如果这个观点由其他人说出来根本就不会有任何波澜,但由韩寒说出来,情况就不一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议论纷纷。
   
    韩寒博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民众素质与民主的关系,韩寒认为民众素质低是民主无法实现的原因。这个观点也不新鲜,但却是一个偏见。去年英年早逝的著名宪政学者蔡定剑先生对此曾进行深入的研究,已批驳了这种偏见。从2002年出版的《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一书,到2010年出版的《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蔡定剑先生一直在批驳这种观点,而且不是从理论上,而是用调查的结果去批判。
   
    按照通常的理解,农民的素质不如城市居民,但蔡定剑先生去了很多地方,搞了很多调查,结果却显示,就对民主的热情——选举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言,中国的现状是农村高于城市,农民高于城市居民。按照素质低不适合搞民主的逻辑,假定农民素质低,城市居民素质高,那北京、上海的居民素质应该全国领先,大学生、博士生比例甚至比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都高,那么是不是可以让北京、上海先搞民主?
   
    就世界历史经验而言,蔡定剑先生举例说,当年逃往北美的那些清教徒,还有流放到澳大利亚的那些罪犯,他们的素质未必就很好,他们都能搞出很好的民主,这就说明民主跟民众素质实际上没有太大关系。
   
    英国在17世纪、美国在18世纪建立起了民主制度,若论民众素质,似乎没有证据和理由说已进入21世纪的现在的中国差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美国。当代中国人的素质,估计没有人会否认北大、清华师生的整体素质全国领先,那么是否可让北大、清华搞民主实验呢?如果北大、清华师生的素质都不足以搞民主,那么什么样的素质才够?
   
    按照某些人的设想,民主与素质正相关——似乎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受教育程度高和政治觉悟高的人民主意识更强、更看重民主权利。然而,中国的现实恰恰与之相反。
   
    蔡定剑先生观察到的现象是,中国民主选举的发端地不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也没有发生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群体中,恰恰相反,许多农村基层民主的开创者和发源地,不少都是在经济不很发达,问题比较多的“问题村”、“后进”村里搞起来的。这些地方由于经济不发达,乡村干部腐败,农民负担重,村里问题多,上级党委、政府对村里领导班子难以指定安排,这才想到放手让村民选举,自己解决问题,但这一放手,没想到放出了真正的民主,发现“落后”的农民有高度的民主意识、民主热忱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原来他们并不愚昧落后,并不缺乏民主素质,而是人为地禁锢了他们的民主诉求,束缚了他们的民主权利。
   
    韩寒认为中国民众,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普通民众,“普遍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不如文化界想象的那么迫切”,民众只要拿到钱就满意了。这与蔡定剑先生的调查相反。很显然,韩寒受了偏见的影响,对问题缺少研究,其观点与事实不符。
   
    韩寒无疑是天分很高的人。但正如有人所说,韩寒“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易中天先生认为这很无聊,反问“你读书多,你学术好,你非常专业,咋说不出韩寒这样有分量的话?”这种反问不无道理。但学术和专业精神还是需要的,毕竟社会问题很复杂,没有专精的研究,在某些问题上很难有深刻的认识。无论是韩寒,还是易中天先生,恐怕都不会认为自己在民主问题上比蔡定剑先生更有发言权。
   
    本文来源:财经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