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中国首发 】 时间: 1/28/2012
(博讯 boxun.com)
作者: 欧阳懿
陈卫的贫困,是中国式的贫困,是一种中国模型。陈卫之贫与丁书苗之富,加上中间地带纠结者的起起落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模式”。陈卫明白制度之疾及其解药,他不纠结,他活得明白,他活得不糊涂,所以他贫,他必贫,他行走在他该走的道路上。而丁书苗们之富则与现行的分赃体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异乡的漂泊,原不是常人所愿。但那家国情怀,却需要一个空间安放。我曾经在成都驻足三年,完成了乡下孩子、乡下教师到知识分子的一个身份转变,于是,成都成为我的另一个故乡。2006年后,我如丧家犬般四处飘零,滞留四川的时日屈指可数,除了看望一家老小和扫墓,便是挤时间到成都溜达和拜望。
宽巷子、窄巷子、保路碑看遍,再秀一把杜甫老杜,留恋于浣花溪畔,路遇学识渊博并曾提携我的一位朋友。恍惚里,我们并行于溪旁,但我更愿意作这样的描述:并行侧身进了一家精舍。如果是大汉或者唐宋朝,舍主人当备上香茗,搬出琴瑟竹管,愚将与吾友和《广陵散》,或高歌《笑傲江湖》曲。
曲终,愚将告于友者云:“较往昔,大兄今日曲更多纠结,何故呀?”大兄必曰:“非止我,吾侪皆如此,云:‘吾辈满腹经纶,何不及土老财?’”愚默然而笑,率尔曰:“欲试言之,可乎?”大兄允之。兄长辈所纠结、感慨的,莫非是丁书苗之富?正好,日前,我拟作《陈卫之贫与丁书苗之富》研究,尚未落笔。可商榷之。
今日中国社会的经济形势,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在这一点上无异议,问题即易破解。当然,我们还得肯定,完全的自给自足经济已经不存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政府及其机构、工作人员和其它任何一个参与市场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利益的基础之上。当政府及其机构、工作人员可以政策性垄断市场时,决定人们收益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与政府及其部门、工作人员的人际和利益关系,而不是参与市场者对经济、市场的判断能力。因此,在中国社会,丁书苗、赖昌星的暴发暴富是必然的和容易理解的。
丁书苗何许人也?媒体报道说她生于1955年,不足半岁丧母,家贫寒,起码的文化教育需要也是奢侈。知情人说,她当年贩卖几斤鸡蛋营生,算账也糊涂。这样一个人,应该说缺少进入市场博弈的起码能力,但是,事实与最初的判断和认知大相背离,她成了中国大陆的超级富豪。
知情者指出:丁书苗会做人,谁敢借给她10元钱,她会拿出8块搞关系。换一种说法,丁书苗每经营5元钱,其他人就会在她的经营活动中捞上4元钱的好处,她自己最多得1元钱。如今有说,丁书苗已是45亿元的超级富翁,那么,经她手转出去的至少是180亿元。还有人说,丁书苗曾经血本无归过,她还在慈善方面捐赠过数亿元,加上这些数,经丁书苗手转出去的远远超过200亿元之数。
由此可见,45亿并不是一个大数,这超过200亿的才是真实。在这个利益链条和博弈中,丁书苗只是一个通道,她所获得的仅仅是一条安全可靠的通道所需要的维持费而已。
丁书苗起于陇亩,她未必有什么远大抱负要担当,但她知道她的每一分利益都来自自己的能力之外。《圣经》里神或者她的教会所求的是十分之一,而丁书苗所获得的不足十分之二,丁书苗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丁书苗不是一个生理上的傻子,她认得钞票,她知道钞票的获得绝非自己所应当,每一分钱对于她而言,都是一个大大的祝福。被祝福的人应该感恩,感恩越彻底,得到的祝福也越多越大。
丁书苗同志非丁书苗,丁书苗是一个中国式富裕现象,一条中国式富裕之路。与丁书苗同志仅仅性别不同的是赖昌星同志。赖昌星同志略早于丁书苗同志,赖昌星同学和丁书苗同志走的是一条路子。这就是中国模式,这就是丁书苗之富的原因。其实,丁书苗同学和赖昌星同学的同道多矣,所有红顶商人都是同志同学学长学弟师哥师姐师弟师妹。
我重读过《乔家大院》和《大宅门》,乔致庸和二太太的成功之道与败亡之道只是一途,有无太监们的帮扶。中国的太监应该是最低贱的一族,为了活命,自残而寄生于宫廷。但学贯古今通天彻地的中国缙绅士大夫莫不受制于或乞怜于太监阶层,道理也并不难懂。文艺作品不足道,但人也说:戏上有,世上有;世上有,戏上有。
今日参与市场经济的高学历大学问者多矣,但他们常常忘记,今日之市场经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或者他们自欺欺人地把今日的市场经济当着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只是在盘点自己的存货时,才发现知识或智识并不能把自己带到富豪的殿堂或者福布斯富豪榜。在非完全市场经济的阳光雨露之下,贫穷的原因有千万种,富豪或富贵的原因不过一个巴掌的指头数。当然,他们也有忘不掉的东西——时时的良知拷问,同样也是高学历大学问辈的羁绊,他们常常在阴暗的分赃经营面前犹豫再三或裹足不前。这种犹豫和裹足不前,宣示了他们与分赃体制之间难以凿穿的厚厚隔膜。
从搞广告弄得风生水起,从襄助别人经营联通公司分部的业务水平受到关注,从本地房地产商奉为人才,到承办地方小报,到电视台业务的邀请入伙,我虽不才,但我观察和研究陈卫之才,我知道他参与和操作过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经营项目,在非完全市场经济和完全市场经济之下,他能够策划大的经营项目和经营大的经济实体,但因为幕后之手的作业,终至于败落,败落得很惨。陈卫知道他落败的原因,他不企望富贵或富豪,但他屡败屡战,因为他知道,他必须养家糊口。(读者参阅刊发《民主中国》的拙作《我的朋友陈卫小记》,【原题《小二哥陈卫谋食记》】)陈卫明白制度之疾及其解药,他不纠结,他活得明白,他活得不糊涂,所以他贫,他必贫,他行走在他该走的道路上。
陈卫的贫困,是中国式的贫困,是一种中国模型,是另一种中国模式。陈卫之贫与丁书苗之富,加上中间地带纠结者的起起落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模式”。如此如此。大兄默然。愚深悔之,自责云:“尔,何狂狷之甚矣?”然愚尘世孽缘深重,心底生出与大兄合奏《高山流水》曲俗念。
曲终,日暮,拜而求归。
辛卯除夕于小城遂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