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 2012

2011年,一个被网络改变的中国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博讯 boxun.com)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人物是“你”———网络时代的每一个人。5年过去,2011年,当年把“你”推上前台的维基百科、YouTube和MySpace,风头已经被微博客、社交网站盖过,网络时代的“你”,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有了全然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就是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无数个这样的“你”,不仅是在观念上而且是在现实中,改变着这个远未平静的世界。
   
    在中国,网络或急促、或柔韧地改变着我们处身其中的世界。当淘宝在“神棍节”的促销狂卷33.6亿元,没有人再敢轻视由“亲”和快递小哥支撑起来的网络零售业;当中央部委开始晒出“三公经费”,网友推动着行动迟缓者加速前行、数据粗糙者尽快完善,没有人敢否认网络上的有序政治参与能将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推向更远;当郭美美在微博上晒出名牌手袋,一个个网友扇动蝴蝶的翅膀,掀起一股慈善透明的狂潮,没有机构或者个人能背离网络舆论浩大的力量。
   
    的确,在过去的一年,网络是如此具体、如此深入地改变了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态。
   
    时间永续,从不因年节交替而有丝毫罅隙。网络的影响,也必将带入即将起程的2012乃至更为深远的未来。
   
    我们有理由期待,由陈光标、郭美美、卢星宇和黄河边上那个巨大雕像从不同侧面促成的慈善启蒙,必将开启中国慈善公开透明的全新时代;
   
    我们有理由期待,“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聚焦行动”和网络寻人、微博求助的千万次转发,必将催生亿万国民的公民意识,在互动、参与和融合中不断推动社会前行;
   
    我们有理由期待,从钱云会事件到动车事故再到乌坎事件,无论是质询、呼唤还是认同、反思,都必将让网络“升级”成为公共话语平台、公共讨论空间,凝聚起宝贵的共识;
   
    我们有理由期待,“小悦悦事件”中漠然走过的18个路人在刺痛国人的良心之时,“你爱,中国便不冷漠”的共识将重塑一个时代的心灵图景。
   
    这一切,都将成为2011年网络留给未来的馈赠,虚拟的0和1,将在现实中持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然而,2011年也提醒我们自省:网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表征着中国社会。碘盐防辐射的谣言带来抢盐风潮,虽然绝大多数网友取理性态度,甚至对抢盐不乏揶揄嘲讽,但很多超市的食盐还是被哄抢一空。这只是2011年网络的巨大力量之下被人忽视的细节,然而,它却在某种程度上隐喻着网络时代的另一面:网络是具体而微的中国,但中国却绝不仅仅是网络。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网络会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到2011年底,中国网民将超过5亿,也仅是13 .7亿人口的36%。更何况,这5亿中,还有很多并不活跃的网络用户。网络公民在汇聚起强大力量的同时,或许也需要对自己所身处的国家、时代和社会,有着更深切的认知和认同,这需要思考,同样需要践行。
   
    2011年,网络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网络也改变了我和你———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网络的背后,是无数的公民。改变这个世界、改变每一个人的,与其说是网络,不如说是我们自己。而这,或许正是新的一年中我们需认清的方向: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